2019年,“菜篮子”成为巨头们的重点标注对象。

互联网“买菜”业务因为巨头的涌入再一次燃起战火,而原本在这一赛道里的创业公司也突然变得炙手可热:阿里、京东、美团、苏宁等互联网巨头扎堆挤进这一赛道;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、谊品生鲜、朴朴超市、小区快点、菜老包、优鲜菜场、哒令买菜等平台备受关注;今日资本、高榕资本、红杉资本中国、老虎基金等投资机构也纷纷向买菜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。

市场和资本双双升温,买菜是2019年第一个风口。因此,在讨论菜市场这个风口时,我们不妨先以“买菜的本质”为切入角度,再来看看被各方争夺的“菜市场”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520144107_副本.jpg

 

买菜的本质

互联网买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甚至还带有很接地气的生活气息,与几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。这一点也决定了买菜注定会成为一个有前景的市场,因此在2013年O2O高速发展的时期,互联网与传统菜市场发生了化学反应,买菜也就成了很多人与互联网结合的一个重要选择。因此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后行业里出现了上千家从事与互联网买菜相关业务的公司。

然而,好景不长。2014年开始,互联网买菜或生鲜O2O领域相继有企业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资本遇冷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、损耗高等等问题层出不穷。一直持续到2016年,这一市场的整体情况没有明显好转。但市场的机会仍然存在,也就会有一部分平台在坚持前行,美团也是在3年前开始试水生鲜业务。

“非标品”与“损耗大”一直是生鲜所存在的局限与难点。3年前的生鲜解决方案是一仓发全国,但生鲜品类的储藏属性、新鲜速达属性当时都无法满足。加上难以预估的盈利时间表,很多创业平台在诞生之后一两年时间里就倒闭、停运。

事易时移,时隔数年,互联网买菜的本质跟三年多前是一样的,业内有人表示,买菜的本质或者消费者的诉求还是新鲜、平价。无非是模式、难点在今天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饿了么新零售KA负责人高继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总结了现今买菜业务的两大变化:一是消费场景变化,从单一的线下消费(菜市场、大卖场、生鲜门店),变的多元化,可以线上下单;二是消费群体变化,一线城市的白领消费者,也成为年轻的买菜“大妈”,因为不需要早起赶菜市场,随时下单、随时新鲜。

目前,根据买菜行业内的主要玩家情况,可以大体分为三种商业模式:第一种是单纯的平台与企业合作模式,以饿了么与叮咚买菜、钱大妈、菜老包等公司为例;第二种是社区前置仓模式,以美团买菜、朴朴超市为代表,提供到家服务;第三种是社区门店形式,例如盒马菜场、谊品生鲜、生鲜传奇等,可以提供到店或到店+到家结合的服务。(社区拼团因模式区别,未算在内。)

得益于过去几年老玩家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,以及手机等移动方式的渗透,消费者上网买菜的门槛大大降低。加上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,同城配送能够做到30分钟左右,完全满足买菜的时效需求。对巨头来说,买菜的刚需属性和高频次,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。何况是人流量大、充满烟火气、消费者基数甚大的菜市场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520144115_副本.jpg

 

造风者变追风者

近日,继3月落地上海后,盒马菜市在京首店也已开业,由盒马鲜生红莲店改装而成。将餐厅和海鲜市场搬进超市的盒马,如今又尝试引入更为刚需的菜市场,并为此挤压了昔日助力盒马成为网红的餐饮面积。据了解,红莲店是目前唯一一家由盒马鲜生老店改造成盒马菜市的门店,今年盒马各业态在北京计划覆盖五环内一半以上面积。

在经过一个月的闭店整修后,盒马鲜生红莲店已经以盒马菜市的形象于近日重新亮相。这是盒马菜市在北京的首家门店,商品结构和陈列与原盒马鲜生相比都有不小改变。不过,作为盒马为更贴近消费者所尝试的新业态,盒马菜市尚处于摸索阶段,目前来看散买菜的占比仍较低,整体似乎处于高端与平价之间的“游离”地带。

对比盒马菜市与盒马鲜生门店,细微变化也能透露盒马调改的方向。记者在盒马菜市红莲店看到,盒马菜市增加了很多散卖产品,在门店入口处增加了类似集市档口的开放型摊位。开放型摊位售卖散称的黄瓜、土豆等日常蔬菜水果,其售价比已经包装好的蔬菜水果更低。

从高端海鲜、人气火爆的餐饮堂食,再到如今的前置仓、菜市场,盒马一直处在风口之中,不同的是从风口制造者变成了风口追逐者。零售业专家胡春才表示,按照盒马鲜生过去定位的话所覆盖的人群相对有限,要面对二三线市场、一线城市郊区市场等,不可能存在一种模式通吃的万金油店型,而面对美团、饿了么对菜市场领域的挖掘,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、谊品生鲜等各新业态的竞争分流,盒马也“以一不敌百”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520144118_副本.jpg

 

菜市场为何成为新风口?

根据早些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尽管市场有差不多4000家生鲜电商,但其实其中的88%都是亏损的,另外有7%是巨额亏损、4%持平,真正能够赚钱的仅为1%。

说到底,其实大家都在“烧钱”!但为何互联网巨头还要入局呢?

首先,5万亿市场容量的生鲜零售市场,其中近七成是菜品。

传统的菜市场往往都是“脏乱差”的代名词,都是大妈大爷才去的场所。尽管如今很多超市代替了部分菜市场的功能,但是,仍然有诸多的痛点等待解决。比如,年轻消费者不愿意讨价还价;比如,年轻消费者对菜品的质量缺乏判断的标准;又比如,年轻消费者更亲睐少量多次的购买方式。

当然,对于年轻群体来说,尤其是白领阶层,就像外卖迅速崛起的那样,其实本质上反映出这一代消费者更偏爱“送货上门”的购物体验。

其次,刚需高频消费,菜市场是新零售最后的“处女地”。

一方面,最近两年随着巨头将大量资本投向新零售,很多领域都已经处于竞争的白热化阶段;另一方面,被互联网企业视为生命的“流量”,如今也在变得越来越昂贵。

也就是说,获客成本越来越高,像美团这样的企业,哪怕干着“赔本赚吆喝”的买卖,也依旧乐此不疲。更何况,菜市场可以说是尚未被资本开发的“处女地”。

再次,为了覆盖更多的用户,与原有业务形成互补。

数据显示,截止到2018年12月,我国的外卖用户数量为4.17亿。言外之意,尽管外卖用户数量很庞大,但是非外卖用户数更为庞大。

所以,对于美团来说,通过菜市场可以拓展非外卖用户群体。即便是外卖用户,也可以在其想做饭的时候,通过美团买菜下单,提高消费频次和粘性。

实际上,其他互联网巨头,也都是这样的思路。

最后,“前置仓”、大数据和冷链技术的成熟,为改造菜市场提供了条件。

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和互联网企业加紧布局前置仓,加上配送环节的日趋成熟,“半小时达”不再停留在理论上,而是真的可以实现。而且,目前也真的实现了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520144121_副本.jpg

 

小结

新零售风口转换背后始终围绕着“如何聚拢流量”的诉求,而在超市、百货之后,菜市场业态显然已成为新的流量攫取点。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生鲜交易规模逐年增长,其中传统农贸市场依然是居民购买生鲜的主要渠道,占比约73%,超市渠道仅占比22%,为第二大渠道。

围绕菜市场业态,目前已有互联网巨头主导的饿了么买菜、美团买菜,又涌现出菜老包、淘菜猫等菜市场代运营商。菜市场一直以来给人留下的“新鲜、低价”的回忆点也成为生鲜经营者聚流的利器,每日优鲜在不久前也推出了“优鲜菜场”界面,利用菜市场便宜的卖点,推出价格为0.99元的蔬菜吸引流量驻足。

不过菜市场模式也存在不少运营难点。零售业专家胡春才表示,传统菜市场模式以经营散卖菜为主,散卖菜与包装、称重好的蔬菜水果相比,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损耗大,成本相对较高,而如果将这一部分损耗成本加在菜价上的话,又会导致定价较高,对消费者吸引力有限。对于生鲜品类来说,谋求成本与盈利之间的平衡非常困难,因此大家也都在寻找生鲜引流后的增值价值,但目前来看都还处于探索阶段,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。

 

微信图片_20190520144124_副本.jpg

 

在菜市场的背后是买菜这一整个行业,若目前要把菜市场或是买菜称作风口有点心急,更多的是其所具备的市场空间和前景。至于它们到底能不能成为风口,需要其市场规模、竞争环境和用户需求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。

本文综合整理自iFeng科技、北京商报、品牌内参等。

 

盒马绕路菜市场:菜市场会是一个“真”风口吗?